物联网的运用带来了诸多便利,也给蔬菜基地带来了更多的笑声。 滨州传媒网—滨州日报讯 在家里通过电脑就可以随时了解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在办公室用电脑就可以远程控制通风、照明、水肥滴灌设备,实现精细化种植……这可不是魔术师的穿越表演,也不是网络偷菜游戏,这是记者在滨州经济开发区里则街道蔬菜基地看到的场景。
基地工作人员吴淑青告诉记者:“每个大棚装上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大棚里的蔬菜就会‘说话’,大棚里的温度高了它会警告你,土壤里的湿度低了它会通知你。”

依照传感器传来的数据,工作人员正在采集土壤水分、温度等环境信息。

蔬菜基地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远程控制基地大棚。物联网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据滨州经济开发区农工办副主任高令刚介绍,作为面向农民和技术人员推广使用的物联网平台,该系统操作简单,可以进行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通过安装在大棚内的传感器采集空气、水、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信息,利用无线网络将采集到的信息传输到电脑、手机等终端上,用户只需要按一下开关就能将相关指令,如浇水、施肥、加湿、降温等要求反馈到大棚中。物联网的使用使生产过程实现了智能化控制、科学化管理、信息化服务和全程化追溯。

借助一个小小的传感器,大棚里的蔬菜就能更准确地“告诉”你它们的需求。
“只要能上网的地方,用电脑或者手机就能对大棚内的农业生产进行即时在线遥控。”基地负责人赵洪生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