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帮助中心
会员登录  |  注册新用户
首页>专家视点>陈大鹏:智能交通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陈大鹏:智能交通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添加时间:2012-05-30 | 返回首页 | 分享到: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网易微博


陈大鹏:我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来参加咱们北京市通信协会智慧城市的这么一个论坛会议。我本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我的专业领域,是从事集成电路传感器这块,现在大家也知道,温总理在09年的时候,在无锡发表了建设感知中国这样一个讲话,也是由中国科学院江苏省无锡市他们在无锡建设了一个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用这样一个工作中心建设任务,交到了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作为组织单位,在这里我想把我们做的研究工作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大家可以看到我的报告里面有四个单位的名称,一个是微电子研究所,我在这里工作。同时我也参与了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还有中国科学院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还有江苏省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筹建工作,这个中心是三块牌子,一套人马,也算是中国的特色。我想我前面想花几分钟的时间,把我们在江苏建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的简单情况背景给各位做一个汇报,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报告的主要内容。一个是我们中国物联网中心的简介,第二个是就城市发展与功能定位的变迁对我们智慧城市建设,对我们基础设施有什么样的要求。第三个我想作为一个智慧城市来讲,它涵盖的内容是非常广和大的面,不可能在哪一个部门,或者哪一个学科领域,把它一下子给它说清,我想从一个宏观的层面,到一个微观层面就是在城市交通介绍一下,因为城市交通和智能交通是两个概念,智能交通是非常庞大的概念,前一段时间做过规划工作,交通局牵扯到非常广,牵扯到航空、铁道等等,一个城市的交通,实际上是整个智能交通体系的一小部分,第四部分我讲讲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我们怎么去做它做的深入。最后做一个总结,我的看法,智能交通能否解决我们的城市面临的城市运营问题。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实际上是落实温总理09年讲的感知中国这样一个讲话,在09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无锡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建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协议,它这个需要三年的筹建,在先期国务院批复没有下来之前,先由江苏省成立一个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作为一个实体运营单位,同时10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会议,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物联网发展中心,这是一个跨所的综合发展中心,类似于我们科学院区域性的战略高水平平台,它跟物联网相关的技术,从传感器、软件、通信、系统应用各个研究所相关的研究单元,集成到无锡这个中心,去推动物联网事业的发展。这是大概的情况。物联网发展中心的定位,物联网围绕着培育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产业发展,在无锡搞一个试点。它的建设从核心技术研发,包括关键技术,尤其是传感器集成化和标准化的工艺,到系统集成。像无锡通过这么一个完整产业链的打造,来推动物联网在国内的推广和开展。同时也希望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说,通过感知中心的建设,能够建设好无锡物联网的建设。我们现在提到很多云计算,云计算大家很多的理解,并不是简单的存储,这里面更多的价值应该是它采集的,海量数据,综合会聚,还有综合和使用,这块需要行业运作,在物联网行业第一解决核心技术问题,我们在传感器端,在感知端,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建立数据模型,进行数据挖掘,这是我们解决的一些技术的突破。

其次希望通过结合各方面的力量,包括我们科学院的力量,包括企业产业,包括其他部门的力量,通过一些行业,典型的示范应用,带动物联网技术发展。

目前来说,在中国物联网中心,已经进入中国物联网中心的,来自于中科院相关的14家研究所,包括上海的研究所,还有软件所、计算所、研究生院等等,总共有14家,另外我刚才提到物联网中心,它通过示范应用带动产业发展,所以在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它下属的机构,这也是在中科院历史上也是一个创新,中科院拿出经费作为投资基金,它去孵化和物联网相关的研发单元,也包括外面的创新产品,不是我们中科院体系的创新产品,在物联网方面有好的想法,推动他们去做产业孵化工作。今年我们又组织了规模更大的基金去推动产业的发展。

在整个产业布局上,有一张表,第一个作为国家的物联网研究中心,我们会建一个开放、共享、共性技术研发服务的平台,包括系统芯片的设计,SIP封装平台,以及物联网软件开发评测平台,还有应用示范验证评测平台,这给产业发展提供一个集成。其次在物联网新型应用方面,有一个智能感知技术,还有物联网传输新技术,还有物理信息建模。还有一块就是我们也在讨论,物联网新型系统架构,物联网大家都在做这个事情,把信息往上传,这里面牵扯到信息安全,隐私安全,包括未来电子支付客户的数据安全问题,现在我们信息架构,再到海量数据的传输处理安全方面,在研发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一个核心技术的研究,能够找出未来满足我们物联网产业应用,符合这个市场需求的技术突破,这是我们在技术方面。

另外在示范应用上,我们瞄准八个领域,医疗、工业、环保、物流、电网、交通、安防、农业,今天我主要讲一下交通方面的事情。

同时物联网中心作为一个牵头单位,海中有一个汽车移动物联网,另外每年我们会出一个《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年度蓝皮书》,给业界同行进行参考。这是我把物联网研究中心的背景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学习一下。

那么我下面讲一下城市发展与功能定位的变迁。我们知道城市化的进程,实际上标识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从院士的部落聚集,到中世纪军事城堡,更多的是军事安全防御,这个时候对城市的服务,到了工业时代,逐渐出现出来了作为经济中心,作为这样一个经济中心,那么到了信息时代,我想大家提到智慧城市的建设,更进一步标识了城市发展的需求。未来十年,城市化率提高的同时,城市功能将变得更加成熟与完善。我们现在处于城市化的中期,我们一个特点,可以看到城市普遍在变大,规模在变大,各个地方都在大拆大建,像北京、上海、广州已经向国际化大都市靠拢,从实践发展角度来说,我们现在避免后工业时代,完全依靠资源发展,像典型的例子,像底特律,20年前是美国汽车工业的中心,但是现在基本上已经没落了。像我们西南地区,靠矿产资源发展,他们面临着转型,因为资源枯竭了,他完全靠资源吸引的话,也不行,就是怎么转型的问题。我想物联网技术的提出,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转型机会。从2011年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我们城市发展建设的主流方向,各个地方政府都在提这个事情,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来推动我们城市的发展。那么应该说,这样一个城市化过程,或者城市给我们带来什么东西,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给更美好,其中城市的交通问题,还有环境的问题。如何美好,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那么智慧城市包括什么?医疗、食品、安全、交通等等内容,我从交通来讲一下,现代交通涵盖了航空、陆运、包括铁路、公路,还有水运,还有城市公交系统、个人出行等等。现在交通总是堵,堵的越来越严重,现在不断需要把物资输送到城市中心来,它对整个城市物流人流方面,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城市内部,微循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员出行上下班,城市的公交系统,这块要综合考虑。那么这样一个考虑,它需要构建以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包括铁路、公路、桥梁基础设施,包括成外高速公路交通运输工具,还有交通运行的环境,这三个层面上构建一个一体化的智能交通体系。这样一个体系,我们需要跨部门跨区域这样一个综合调度。另外它需要强大的云计算系统,现阶段这样一个理想化的智能交通体系,很难实现,很难实现的话是不是不去做?不是,我们怎么做?比如说我们在智能交通中,先从城市内容,我们可以做的一些,解决当前老百姓的出行上班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着重解决,我们希望构建在中国物联网发展研究中心来说,我们希望构建以汽车为信息节点的互联网络,这样一套体系,来解决面临的问题。即使这样我觉得面临的难度也很大,现在城市都有一些交通指挥系统,包括有交警的,有市政的,有规划局的,建筑局,交通厅、交通局的,各个部门数据不共享在这种情况下,跨部门的数据调度集合,能共享,目前来说还没有出现这么一个组织协调机构来做这个事情,研究他们来说,想做这件事情也非常难,我们先推动一些交通系统,或者车联网系统,我们现在已经在推工程器械车联网。

那么在工程机械车联网方面,也是利用我们相关的网络技术、计算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对工程车况进行全面感知,实现多个系统间大范围、大容量数据的交互,对每一辆车进行全程控制,实现车辆智能化、服务个性化、信息网络化的全新的车联网综合服务系统。如果在车上装一个传感器,如果这样挖断的话,很可能报警,因为它不是马上爆炸,它要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爆炸,这样告诉我们的驾驶员,出现了事故,这样告诉他的话,能够避免。这是车联网的体系架构,这是它相关的意见。

其次是两客一危,两客是指单词运营里程超过800公里的客运车辆和高速公路客运车辆,一危是指危险品运输车辆。客运车超载超运安全的系统,通过这样的车联网推动交通的发展。

技术层面,时间关系不做深入的讲授了。

另外我们有相关的部署,在科技部03专项里,有5-4,5-7,在工信部有物联网专项,在中科院智能交通里面,有车载终端、智能交通先导专项。还有交通部在个地市的示范工程等等。

我想有一个总结,中国目前来说,通过城市化拉动现代化进程,城市发展规模越来越庞大,成为资源黑洞。那么现阶段任何智慧解决方案,包括车联网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清凉油。从规划的源头做起,做好副城市中心的功能划分,有效的分解对资源需求的压力,其次通过物联网技术手段,实现远程工作。把所有东西往一块做的话,必然会给城市造成巨大的压力。我想以智能交通为例,我们现在700万辆车,我们现在按照号码限行,但是能不能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减少它的出行量,靠人为限制不行的,最好是把城市功能分开,形成副城市中心,这样对你基础设施的压力要求就会小。

对于物联网来说,它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说我们需要一个战略,更需要战略性眼光,其培育和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个相当长期的过程,产业链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培育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没有时间了,我就不讲了。谢谢大家!


上一篇:神州数码云安全技术助力江苏打造智慧城市
下一篇:河北省成立绿色智能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注册帮助 | 国际物联网 | 物联社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意见建议
服务热线:(0755)36527366,(0755)36527388  客服QQ:2395758348 | ©2006-2012   国际物联网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互联网
协会网络诚
信推进联盟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
网传播文明
国际物联网市场运营:鼎盛创媒 | 粤ICP备120115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