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近日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推动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在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支持物联网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地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向物联网集聚。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相关个股可能迎来爆发机会。
物联网行业逐渐迈向成功 财政部鼓励资本向物联网集结
有关部门正研究制定《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
财政部企业司司长刘玉廷近日撰文提出,支持物联网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地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向物联网集聚。
针对我国物联网尚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产业基础和核心技术十分薄弱,标准体系尚未建立,以及市场机制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等实际情况,迫切需要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作用,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标准制订、公共服务,全面提升我国物联网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发挥财政的杠杆调节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向物联网产业集聚,逐步形成市场牵引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良性机制。
据介绍,我国目前与物联网相关的财政政策比较零散,而且针对性不强,也未能形成支持物联网的政策合力。为此,财政部将加强现有财政政策间的协调配合,不断优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合理配置政策资源,建立持续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机制,同时研究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发挥政府采购引导市场需求的突出作用,加快形成以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为主导的财政政策体系,营造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资本市场,社会资本充裕,为我国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推进物联网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鼓励和引导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动各类社会资本持续加大对物联网的投入。财政资金安排要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意图和政策取向,为各类社会资本支持物联网发展树立信心。同时,支持物联网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多渠道、多层次地鼓励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等各类社会资本向物联网集聚。对于一些大型产业化项目,鼓励物联网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走现代产融结合的道路。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规划》、《促进我国物联网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家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的制定将进一步明确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政策措施。财政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尽快形成财政政策与战略规划、产业政策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共同推进我国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机制。
刘玉廷司长:全面推进我国物联网快速健康发展
物联网: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所谓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就是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其体系架构大致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涉及传感器、射频识别(RFID)、微机械加工、智能仪器仪表、网络通信、软件、计算机、信息服务等众多产业。从其概念来看,物联网拥有自身独特的技术和产业特征,具有技术创新性强、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宽、应用范围广、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基本特点,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都在深入思考和谋划未来经济的发展问题。发达国家开始意识到,依靠无节制的消费和制造金融泡沫形成的经济发展方式存在巨大隐患,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中国家也意识到,过度依靠资源能源消耗和低端劳动力优势形成的廉价出口拉动经济,同样没有可持续发展动能。因此,在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以智能化、低消耗、高效率为特征的物联网产业迅速成为世界各国共同认可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传统产业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极大地提升我国传统产业的质量和效率,还会催生一大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高端服务业,这将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发展物联网战略意义重大
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的深度拓展应用,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孕育突破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物联网,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制高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贯彻落实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物联网的发展。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视察时就指出,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201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再次强调要“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同时,《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指出,现阶段要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物联网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物联网就是在行动上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策部署,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加快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手段,从几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来看,新技术诞生的初期也是创新最活跃的时期。作为一个新兴起的技术,物联网涵盖面广、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强。一方面,物联网赋予了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的更多智能化内涵,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具有最关键、最重要的作用,大力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必将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有力地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另一方面,物联网的发展势必对下一代通信网络、基础电子产业、网络信息服务业、软件服务业等产业提出更高的创新需求,随着物联网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必将有力驱动我国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催生出一大批科技创新成果和新兴业态,从而有力拉动投资与消费,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大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运用智能化手段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社会课题。智能化是物联网的典型特征之一,推动物联网在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必将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