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千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可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丑闻层出不穷,着实让人心惊胆战,试问还有什么可以放心的吃?
从问题奶粉到马肉事件,从染色馒头到镉大米,每每爆出食品丑闻,小编及同事都会绞尽脑汁写一篇食品溯源的文章,掐指一算,数量多达两位数,这不,近日青岛又摊上大事儿了。
事件回顾:青岛市工商局公布了近期对岛城流通领域在售食品的抽检结果,经具有法定资质的检验机构检测,1000个批次样品中,合格925批次,不合格75批次,总合格率92.5%。当天工商部门对75批次不合格食品的超标情况进行了公开光曝。

与往常不同的是,小编今天不想再重复以往诸如写物联网如何助力食品安全的路数,先不说小编自己是否词穷,相信读者也已经看腻味了,无非就是物联网技术如何如何应用于食品溯源,如何为每个商品贴上标签,做到有据可查。
对于中国食品安全现状,有资料显示称:“中国食品安全标准目前采用国际标准的比列仅为23%,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英法德国家农业出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已达到80%以上。”而对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网上流传着这样的的话:中国在食品中完成了科普:从大米中我们认识了石蜡;从火腿肠中我们认识了敌敌畏;从咸鸭蛋、辣椒酱中我们认识了苏丹红;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从木耳中我们认识了硫酸铜;从奶粉中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食品和安全渐行渐远,食品向左,安全往右,似乎永远不会相遇,不知道在双方在玩够闹足绕完一个圈之后能否完美邂逅,画下句点?对此,我们要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信心十足的勇气。到底是什么制约了食品与安全邂逅的步伐?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制度与法制建设正在完善中,技术、法律和管理跟不上,环境污染导致食品安全风险性居高不下,加上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薄弱,功利主义思想比较严重等原因,造成了食品安全问题屡现。尽管相关部门加大了监管力度,相关法律法规频频出台,但是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另一方面,投毒式的生产加工已经是业内的潜规则,生产无处不在,你很难设想每个食品生产加工点都存在一个监管者,不可能食品的整个流通链都安插了监管者。诚信的严重缺失和道德的严重滑坡才是食品问题的本源。重建基本信用,特别是生产商的道德准则,不断完善法律法规,让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严惩和社会的唾弃,食品安全才有望得到切实保障。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一直是舆论的焦点话题,食品安全是一场艰巨的持久战,对食品安全生产者和管理者来说,任务的艰巨性犹如头悬一剑,稍一松懈,后果不堪设想,只有人怀敬畏之心,食品安全才能有防范之堤,老百姓才能踏踏实实过日子。